愛沙尼亞世界遺產列表
外观

愛沙尼亞世界遺產分布圖:綠點為自然遺產、紅點為文化遺產、黃點為複合遺產、藍點為斯特魯維測地弧所在位置。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是指根據1972年《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所定義的具有突出文化或自然遺產價值的地點[1]。文化遺產包括遺跡(如建築作品、紀念性雕塑或銘文)、建築群與遺址(含考古遺址);自然遺產則涵蓋自然地貌(含物理與生物結構)、地質與地形構造(含瀕危動植物棲息地),以及具有科學、保育或自然美學價值的自然景觀[2]。愛沙尼亞於1995年10月27日批准該公約,其遺產自此具備列入資格[3]。
愛沙尼亞两项世界遗产均为文化遗产。斯特鲁维测地弧是跨国遗产,愛沙尼亞与其他九个国家共享[4]。除世界遗产外,愛沙尼亞的预备名单上还有三处遗产[3]。
列表
[编辑]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项目均按照十项评定标准登录,每一处登录的世界遗产必须符合十项标准中的至少一项,其中符合第一(i)至六(vi)项的为世界文化遗产,第七(vii)至十(x)项为世界自然遗产,同时符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标准的为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又称“复合遗产”)[5]。以下所展示的愛沙尼亞的各项世界遗产按照其登录年份及其在《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编号顺序排列。
* 跨国世界遗产
文:世界文化遗产
自:世界自然遗产
遺產名稱 | 圖片 | 地點 | 入選年份 | UNESCO 資料 | 簡介 |
---|---|---|---|---|---|
塔林历史中心(老城)[6] | ![]() |
塔林59°26′14″N 24°44′43″E / 59.43722°N 24.74528°E | 1997 | 822; ii, iv 文 | 塔林的歷史中心是中世紀北歐貿易城市的傑出典範。這座城市起源於條頓騎士團建造的13世紀城堡。從13世紀到16世紀,這座城市是漢薩同盟的重要组成城市,也是該聯盟最偏遠的前哨之一。漢薩同盟时期的塔林曾是一座富裕的城市,其富麗堂皇的公共建築,包括教堂、市政廳和商人住宅,都充分展現了其繁榮的一面。建於13世紀的塔林城牆至今仍大部分保存完好[7]。 |
斯特鲁维测地弧[8] | 小馬爾亞、塔尔图 | 2005 | 1187, ii, iii, vi 文 |
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是天文学家瓦西里·雅可夫列维奇·斯特鲁维1816至1855年的测量点,是历史上人类首次精确测量子午线长短,由此掌握地球确切大小和形状,堪称地球科学和地形绘图学发展的里程碑。弧线北起挪威哈默菲斯特,南至黑海,共穿越十个国家,长2820公里,不但是多国科学家通力合作的典范,也是多国君主为科学事业协作的范例。原始弧线包含258个主要三角形和265个测量站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弧线有34个原始测量站点,带有各种不同标记,如岩石钻孔、铁十字、堆石标或方尖石碑。除挪威外,34个测量站点从北至南分别位于瑞典、芬兰、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和乌克兰。圖中為塔尔图大学舊天文台,為其中一個測量點的所在地[9]。 |
預備名單
[编辑]除已入选的世界遗产外,接受《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成员国还可以把遗产项目列入预备名单,任何遗产在提名《世界遗产名录》前都必须入选预备名单[10]。截至2023年9月,爱沙尼亚的預備名單共有3項遺產:
名称 | 图像 | 地址 | 列入年份 | 对应标准 | 简介 |
---|---|---|---|---|---|
庫雷薩雷城堡 | ![]() |
库雷萨雷 58°14′49″N 22°28′45″E / 58.24694°N 22.47917°E | 2002 | iv (文化) | 庫雷薩雷城堡最早記載於1381年。它是為主教建造的晚期哥德式建築。15世紀至17世紀期間,城堡周圍增建了防禦工事,其中一些後來被拆除,另一些則在20世紀得到修復。如今,這座城堡是薩雷馬島上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鎮上的公園是一個自然保護區,擁有豐富的植物種類[11]。 |
波羅的克林特 | ![]() |
爱沙尼亚海岸 | 2004 | vii, viii, ix, x (自然) | 波羅的克林特是一座石灰岩懸崖,長250公里,位於愛沙尼亞境內。懸崖上露出了距今5億年前的沉積岩,這些沉積岩未受構造過程的破壞,並含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化石。這些化石為編制寒武紀和奧陶紀區域及地方地層劃分提供了寶貴的依據。[12] |
爱沙尼亚的林地草甸(莱拉图、卡利-内德雷馬、梅埃佩阿、阿利卡、塔加默伊萨、拉赫屈拉、科伊瓦、哈利斯泰) | 共8处 | 2004 | (複合) | 林地草甸是指稀疏的林區,定期進行割草或放牧。它們類似於公園,但已存在數千年,對畜牧業發展至關重要。本提名選出了愛沙尼亞八個具代表性的草甸。[13][14] |
參考資料
[编辑]- ^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5-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3) (英语).
- ^ 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5-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1) (英语).
- ^ 3.0 3.1 Estonia.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19-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4) (英语).
- ^ 爱沙尼亚. 文明 (中國北京: 文明杂志社). 2025, (Z1): 168. ISSN 1671-5241 (中文(中国大陆)).
-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 The Criteria for Selecti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18-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6月12日) (英语).
- ^ Historic Centre (Old Town) of Tallinn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19-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5) (英语).
- ^ Historic Centre (Old Town) of Tallinn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19-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5) (英语).
- ^ Struve Geodetic Arc.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11-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8) (英语).
- ^ Struve Geodetic Arc.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11-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8) (英语).
- ^ Tentative Lists.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英语).
- ^ Kuressaare Fortress.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19-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9) (英语).
- ^ Baltic Klint.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19-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9) (英语).
- ^ Wooded meadows (Laelatu, Kalli-Nedrema, Mäepea, Allika, Tagamoisa, Loode, Koiva, Hallist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19-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9) (英语).
- ^ Kull, Kalevi; Zobel, Martin. High species richness in an Estonian wooded meadow. Journal of Vegetation Science. 1991-10-01, 2 (5): 715–718. Bibcode:1991JVegS...2..715K. ISSN 1654-1103. JSTOR 3236182. doi:10.2307/3236182 (英语).